如何让上班成为快乐的事
发布日期:2015-03-10浏览:1098
今年,我国精神卫生活动的主题是“沟通理解关爱,心理和谐健康”。其中,针对职业人群,提出了“坦诚互信,惬意工作”的宣传重点。将工作与心理和谐联系起来,凸显了国家对职业人群职场生存状态的人性关怀。
在生活快节奏、工作高效率、竞争强有力的现代社会,即使有参加员工职业化培训,但在缺乏交流会让本来就充满压力的职场人群变得更容易烦躁抑郁;缺乏信任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和隔阂,使职场人际互动变得失去理性;而不善于情绪管理会使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,因负荷过重而“伤心”。职场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,要想在压力中生存,首先要实现自我和谐,同时还要做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。
营造轻松和谐的职场氛围,让上班成为一桩快乐、惬意的事。或许,换一种心态工作,你会快乐很多。
听到压力这个词,很自然会联想到负重、压垮、疲惫等让人感觉沉重的词语。
其实,压力没有这么可怕。压力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条件,没有压力,生命将成为不可承受之轻。
首先,我们的躯体需要一定的物理压力,如大气压、地心引力、心脏压力等,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;其次,内在的精神压力,如生存竞争的压力、人际压力、情绪与情感的压力等能促使人保持清醒和进取状态。
人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,身体对压力有一种天生的吸收、缓冲机制,能将一般的生活、工作压力转化为动力与激情。因此,如果一个人能经常接受不同的挑战,他反而精神饱满,他的心理弹性也会保持得很好。
但有两种压力确实会让我们沉重,一种是突如其来的过大压力,第二种是长期持续的压力。这两种压力会导致一个人生理和心理资源耗竭,造成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焦虑、抑郁。
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不常有,而长期心累,压力慢慢侵入身体导致身心疲惫,才是需要警觉的。我们要平衡和消化的,就是这种长期持续存在的压力。
怎么觉察压力过大了呢?请试着拿一杯水,看看自己能坚持多久。
一杯水拿在手上,拿一分钟,你一定觉得没问题;拿一个小时,你可能觉得手酸;拿一整天,你可能会抓狂。其实,这杯水的重量没变,但是拿得越久,就觉得越沉重。
这就像我们承担压力一样,如果我们连续、长期、过度地负重工作,到最后,我们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。
必须做的是,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,然后再拿起这杯水,如此我们才能拿得长久。无论对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的压力,当你觉得硬扛的时候,就要学会适当放手。放手不是放弃,而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自我调整,积蓄力量,以便接下来更好地迎接压力。
当一个人觉察到压力后,对于短时间的超负荷的压力,一般都会努力承受,但对于长时间、超负荷的压力,人们的身心反应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,即警觉阶段、搏斗阶段和衰竭阶段。
警觉阶段:当一个人遇到压力情境时,全身各部位都会自然动员起来进入警觉状态,以抵抗压力。这个时候,个体跃跃欲试,既处于兴奋状态,又因为心理适应能力尚不能立刻发挥作用,产生焦虑、恐慌和抑郁的情绪。
搏斗阶段:接下来,心理适应能力逐渐发挥作用,个体开始尝试抵抗,采用一些措施缓解心理压力,同时不断调适自己去应对压力。这个时期,个体变得敏感和脆弱,小小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。
衰竭阶段: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努力,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,应付压力失败,个体面临持续的极度紧张,生理和心理资源衰竭,代谢失调,身体就会出现健康问题和沮丧、无助等消极情绪。
应对压力,最好将它消化在警觉阶段到搏斗阶段之间,避免身心能量的衰竭。
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,社会竞争的加剧,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。压力无处不在,我们能做的就是管理好压力。
压力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坚持。一个人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时候,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坚持的信念,说自己行就行,积极的心态能够组织和调动自身的潜能,调节情绪,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,如果自己意识里就灰心丧气,行动上就会消极应对,一定不会成功。
压力管理的第二个原则是平衡。一个人承受的躯体与精神上的两种压力有点像跷跷板,躯体压力大,精神压力也会慢慢增大,反之亦然,通过放松来释放躯体压力,精神的压力也能随之释放。因此,当一个人集中心智工作太久,或者长期处在紧张竞争的状态里,可以通过躯体的放松来松弛内在的压力,而当一个人懈怠太久、无所事事的时候,同样可以通过运动来保持精神的活力。
压力管理的第三个原则是放松。放松应该是一个温和的宣泄过程,比如写压力日记,让压力随笔端流淌出来;听着音乐想象全身的肌肉放松,让心灵打个盹。当然,如果上班族觉得没有闲着的时间和场合让自己放松,那只要每天专注地用一分钟放松就可以,比如用一分钟的时间想象“快乐”,咧开嘴笑一笑,并想象自己脸上正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然后对自己说:“我很好。”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在想着快乐时很难感受到压力。另外,当一个人找不到安全的地方或朋友倾吐压力的时候,也不妨试试用“空椅子”的角色转换技术来放松,这也叫“倾听———倾诉”或“宣泄———理解”训练:找一把椅子,将之想象成某个要倾诉的对象,对它讲出心里话,并反过来将自己置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问题,听听对方的倾诉。一般几个回合的宣泄后,就能感到对自己、对别人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宽容,自己也就放松了。
压力管理的第四个原则是社会支持。如果面对压力感到孤立无援,应该寻求朋友和亲人的支持。在困境中,哪怕只是与朋友在电话里短暂交谈,也远胜于服用任何镇静剂。每个人都应当在心中为自己建构一个困难时候的社会支持系统,在需要的时候不要犹豫,坦诚接受他人的援助之手,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是自我强大的表现。
人承受压力的心理能力是有弹性的,我们要培养和锻炼的,就是通过管理压力增加应对压力的反弹恢复力。
相关课程:
《压力与情绪管理》
《我要你幸福--高EQ的团队压力管理》
《压力舒解与心理调适能力培训》
在生活快节奏、工作高效率、竞争强有力的现代社会,即使有参加员工职业化培训,但在缺乏交流会让本来就充满压力的职场人群变得更容易烦躁抑郁;缺乏信任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和隔阂,使职场人际互动变得失去理性;而不善于情绪管理会使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,因负荷过重而“伤心”。职场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,要想在压力中生存,首先要实现自我和谐,同时还要做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。
营造轻松和谐的职场氛围,让上班成为一桩快乐、惬意的事。或许,换一种心态工作,你会快乐很多。
听到压力这个词,很自然会联想到负重、压垮、疲惫等让人感觉沉重的词语。
其实,压力没有这么可怕。压力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条件,没有压力,生命将成为不可承受之轻。
首先,我们的躯体需要一定的物理压力,如大气压、地心引力、心脏压力等,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;其次,内在的精神压力,如生存竞争的压力、人际压力、情绪与情感的压力等能促使人保持清醒和进取状态。
人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,身体对压力有一种天生的吸收、缓冲机制,能将一般的生活、工作压力转化为动力与激情。因此,如果一个人能经常接受不同的挑战,他反而精神饱满,他的心理弹性也会保持得很好。
但有两种压力确实会让我们沉重,一种是突如其来的过大压力,第二种是长期持续的压力。这两种压力会导致一个人生理和心理资源耗竭,造成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焦虑、抑郁。
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不常有,而长期心累,压力慢慢侵入身体导致身心疲惫,才是需要警觉的。我们要平衡和消化的,就是这种长期持续存在的压力。
怎么觉察压力过大了呢?请试着拿一杯水,看看自己能坚持多久。
一杯水拿在手上,拿一分钟,你一定觉得没问题;拿一个小时,你可能觉得手酸;拿一整天,你可能会抓狂。其实,这杯水的重量没变,但是拿得越久,就觉得越沉重。
这就像我们承担压力一样,如果我们连续、长期、过度地负重工作,到最后,我们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。
必须做的是,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,然后再拿起这杯水,如此我们才能拿得长久。无论对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的压力,当你觉得硬扛的时候,就要学会适当放手。放手不是放弃,而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自我调整,积蓄力量,以便接下来更好地迎接压力。
当一个人觉察到压力后,对于短时间的超负荷的压力,一般都会努力承受,但对于长时间、超负荷的压力,人们的身心反应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,即警觉阶段、搏斗阶段和衰竭阶段。
警觉阶段:当一个人遇到压力情境时,全身各部位都会自然动员起来进入警觉状态,以抵抗压力。这个时候,个体跃跃欲试,既处于兴奋状态,又因为心理适应能力尚不能立刻发挥作用,产生焦虑、恐慌和抑郁的情绪。
搏斗阶段:接下来,心理适应能力逐渐发挥作用,个体开始尝试抵抗,采用一些措施缓解心理压力,同时不断调适自己去应对压力。这个时期,个体变得敏感和脆弱,小小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。
衰竭阶段: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努力,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,应付压力失败,个体面临持续的极度紧张,生理和心理资源衰竭,代谢失调,身体就会出现健康问题和沮丧、无助等消极情绪。
应对压力,最好将它消化在警觉阶段到搏斗阶段之间,避免身心能量的衰竭。
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,社会竞争的加剧,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。压力无处不在,我们能做的就是管理好压力。
压力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坚持。一个人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时候,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坚持的信念,说自己行就行,积极的心态能够组织和调动自身的潜能,调节情绪,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,如果自己意识里就灰心丧气,行动上就会消极应对,一定不会成功。
压力管理的第二个原则是平衡。一个人承受的躯体与精神上的两种压力有点像跷跷板,躯体压力大,精神压力也会慢慢增大,反之亦然,通过放松来释放躯体压力,精神的压力也能随之释放。因此,当一个人集中心智工作太久,或者长期处在紧张竞争的状态里,可以通过躯体的放松来松弛内在的压力,而当一个人懈怠太久、无所事事的时候,同样可以通过运动来保持精神的活力。
压力管理的第三个原则是放松。放松应该是一个温和的宣泄过程,比如写压力日记,让压力随笔端流淌出来;听着音乐想象全身的肌肉放松,让心灵打个盹。当然,如果上班族觉得没有闲着的时间和场合让自己放松,那只要每天专注地用一分钟放松就可以,比如用一分钟的时间想象“快乐”,咧开嘴笑一笑,并想象自己脸上正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然后对自己说:“我很好。”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在想着快乐时很难感受到压力。另外,当一个人找不到安全的地方或朋友倾吐压力的时候,也不妨试试用“空椅子”的角色转换技术来放松,这也叫“倾听———倾诉”或“宣泄———理解”训练:找一把椅子,将之想象成某个要倾诉的对象,对它讲出心里话,并反过来将自己置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问题,听听对方的倾诉。一般几个回合的宣泄后,就能感到对自己、对别人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宽容,自己也就放松了。
压力管理的第四个原则是社会支持。如果面对压力感到孤立无援,应该寻求朋友和亲人的支持。在困境中,哪怕只是与朋友在电话里短暂交谈,也远胜于服用任何镇静剂。每个人都应当在心中为自己建构一个困难时候的社会支持系统,在需要的时候不要犹豫,坦诚接受他人的援助之手,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是自我强大的表现。
人承受压力的心理能力是有弹性的,我们要培养和锻炼的,就是通过管理压力增加应对压力的反弹恢复力。
相关课程:
《压力与情绪管理》
《我要你幸福--高EQ的团队压力管理》
《压力舒解与心理调适能力培训》